沒有空調,古代人如此避暑,瞠目結舌?「上海地暖潮」
上幾期中,小牧剛剛就古代人的“地暖”生活進行了介紹(詳情請關注上期內容《聽說古代皇宮也裝地暖,新家裝修您也可以!「上海地暖潮」》),那他們的“空調”生活是怎么樣的呢?
暑假模式已開啟,
吃著冰西瓜,喝著冰可樂,嘆著空調,
追著電視劇的你有沒有想過,
古代沒有空調,又沒有冰箱,他們的夏天是腫么過的呢?
住
“空調房”
雖然以前沒電,但古人一樣有空調房!早在先秦那會兒,老祖宗就學會了用天然冰塊制冷。
周代出現了最早的冰窯。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,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“冰政”,負責人稱“凌人”。每年冬天12月起,采集天然冰塊,放在專門的“冰窯”儲存。
到了漢代,皇宮里設有冬夏兩用的“空調房”,冬季的叫“溫調殿”,夏季的叫“清涼殿”。清涼殿內有多重降溫裝置:以石頭為床,用玉晶盤裝冰塊,還有仆人站在一旁扇扇子。
唐代空調房當時叫作“含涼殿”,這可是進口貨,安裝了東羅馬帝國傳來的“綠色環??照{”,只不過依靠的不是電能而是水能,用水轉動扇葉,風扇再對著涼水吹就能形成冷氣。
用
納涼器具
除了各種扇子,西漢巧匠丁緩為了祛暑,發明了名叫“葉輪撥風”的大型納涼器具。此物把七個一丈長的大輪,連在一起,做成一把巨大的““葉輪撥風””。
古人還會睡“涼簟”納涼,簟是一種竹制的席子,祛暑降溫、涼爽宜人。蘇軾曾在《南鄉子·涼簟碧紗櫥》中寫道:“涼簟碧紗廚,一枕清風晝睡馀。睡聽晚衙無一事,徐徐。讀盡床頭幾卷書。”
除了涼席,古人還有玉枕、水晶枕、石膏枕等降溫枕頭。古人還喜歡在枕心里放檀香,這樣在夏日就可以驅蚊蟲、除異味。但是最有技術含量的是“冷暖枕”。用瓷制作,枕頭里面是空夾層,上有一個注水口。夏天睡前注入冰涼的井水,頭枕其上,涼爽宜人。
除了降溫枕頭,古人的納涼床上用品還有“竹夫人”。“竹夫人”,又叫青奴,是一種圓柱形中空的竹制品,四周有竹編網眼,可以抱著睡覺,也可以用來擱腳,利用柱子天生的涼性質地來消暑。
食
飲食降溫
夏日飲冰,也并非是現代人才特有的消夏福利,酷愛冷飲的古人,早就發明了名目繁多的冷飲冷食。
春秋末期,達官貴人們喜歡喝冰鎮米酒。到了生活富庶的唐宋,人們更是花樣吃冰。唐代出現了“冰商”,也就是商業性的藏冰戶,冬天藏冰,入夏則賣。南宋杭州街頭還有很多冷飲店,賣“暑湯冷飲”,例如甘豆湯、豆兒水、香薷飲、椰子酒、漉梨漿、鹵梅水、姜蜜水、木瓜汁、沉香水、荔枝膏水。
到了元代,冷飲又有了新突破。據說,元世祖忽必烈最愛喝牛奶,可是牛奶在夏季不易保存。于是就想到在牛奶中加入冰塊保鮮。發現這樣的“奶冰”口感很好,于是又加入了蜜餞和果醬,這就成了最早的冰激凌原型。
與冷飲的繁榮相伴,一種原始的“冰箱”也在宋朝出現,叫做“冰鑒”。其實就是雙層的木桶,下面有基座,上面有蓋,中間有夾層,把冰塊放到夾層里,蓋上蓋子,好長時間都不會融化。
看完以上這些是不是覺得古人城會玩
但他們這些神器帶來的舒適可是遠遠不如
強大的家用中央空調……
<上海地暖空調施工專家——先牧環境(XM_ENVIRONMENT)>
介紹了這么多,小牧真是感嘆人類的智慧??!出生在一個有中央空調的時代,也是蠻幸運的,雖然中央空調的優勢顯而易見,但是產品是一方面,施工質量又是另一方面。三分材料,七分安裝,「先牧環境」最為上海暖通界的一員,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施工,不管是空調還是地暖,相信先牧,我們會帶給您最好的品質!
先牧環境相關資訊
- 江浦路666弄25號102室
- 大連路1288弄6號802
- 東方路1881弄1號2201室
- 繁榮路261號102室
- 古樓公路1858弄195號301
- 桂林西街151弄20號102
- 錦繡路1605弄16號1902室
- 菊太路1609弄30號702
- 寧川路139弄10號501
- 浦錦路2159弄35號302
同類文章排行
- 家庭暖氣丨墻暖地暖混裝方案詳解!
- 家庭暖氣——全裝、混裝型干式地暖系統配置要點
- 采暖小常識:采暖散熱器夏天保養尤為重要
- 暖氣常識——帶您了解不同暖氣片品牌的噴漆工藝
- 先牧舒適家教你如何解決采暖散熱器的“熏墻”問題?
- 分析采暖散熱器低溫供暖的經濟性
- 你家的采暖散熱器安裝后清洗過嗎?如何進行清洗保養?
- 小知識│空氣能熱泵家庭供暖和熱水供應的差異
- 15000元與19000元的家庭暖氣價格的8個區別!
- 安裝地暖后從來沒清洗過,這樣好嗎?
先牧環境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